返回首页
您还没有登录!   登录 | 免费注册 | 搜索 |
苹果
  文章
中国茶艺的发展必须中庸

前一篇 2008年春茶是普洱茶新机遇 新一篇 周红杰:科学让普洱茶的前景更明朗

       在三醉论坛和一个茶友探讨紫砂泥的种类,其实基础的紫砂泥就是三个颜色——紫泥、红泥和绿泥,其它的颜色基本上是各种泥搭配而成的。至于什么天青泥、铁观音泥甚于普洱泥等等,其实宣传的成分更多一些,大部分是壶商为了广告和销售而起的名字。茶友就很不忿:紫砂是为茶而服务的,专门为了泡铁观音而炼制的一种泥,适合铁观音的茶性,当然就是铁观音泥了。

       不能说他的观点就是错的。中国茶博大精深,配合的相应的茶艺里的器、艺、水、火等等知识当然也就浩瀚若海。纵然作为茶艺大师,也不能穷尽所有的情形,只是掌握比较有普遍规律的知识。就像当年茶圣陆羽,足迹未踏滇边,因而对普洱茶种的论述基本如雪泥鸿爪。所以,“任何观点都不能说是完全错误的”,这是我学茶的一个基本思想。但是,在紫砂壶这个方面或者说由此推而广之,整个茶艺方面,中国的茶人应该掌握中庸的原则和尺度。

       我们不妨按照这位茶友的逻辑来思索,既然为了更好的发散铁观音的茶性,就可以炼制铁观音泥,想来他也是极喜欢铁观音的一位茶人,那么我是极喜欢水金龟的,也喜欢蛮砖产的普洱茶的味道,看来就还需要水金龟泥和蛮砖普洱泥做的紫砂壶;我的其他朋友有的特别喜欢老枞水仙,有的特别喜欢猴魁,有的特别喜欢祁门红,那么大概还需要水仙泥、猴魁泥和祁门红泥。中国的茶岂止千百种?我的另一个观点是:只要在保证卫生和健康的基础上,自己喜欢的口味就是好茶。那么,如此一看,我们再敝帚自珍一下,岂非要出现千百种泥?如此喝茶,岂不累哉?

       这让我想起另外一种情形。在我和一些佛教的信众交流的时候,他们执著于让我讲讲活佛转世的情况,让我说说活佛讲法时身上不断闪烁的彩虹,或者很好奇我的舍利塔里供奉的舍利子是什么模样,我对这种好奇表示理解,因为毕竟佛教密宗是个神秘的教派。但是,同时我也要很严肃地指出,佛教是有很多神奇的地方,但是如果佛教仅仅是靠这些神奇去吸引众生的话,那么就是佛教的悲哀。我们对于任何高僧大德,包括佛祖本人,如果我们对他们个人的崇拜超过了我们对佛法的理解、轻慢了解救众生的慈悲之心,那么就不是一个真正的佛教徒,而是迷信。同样的,如果我们对于茶的器皿、泡茶的步骤甚至茶的产地、做茶的师傅的关注程度超过了对茶本身的关注的时候,我们就容易走向极端,忘却茶的本性。

       我的这位茶友,我想他的本意是炼制一种泥,这种泥更好的发散铁观音的茶性,但是,是不是我们不用铁观音泥的紫砂壶就不能泡制一碗好的铁观音茶呢?茶艺这个东西,不能完全不顾,但是正所谓“过犹不及”——非要紫砂壶、橄榄炭、万元茶、深山流泉,而不能泡出好茶,大概就是一种极端了吧?我的态度是,个人追求,无非风雅,不必腹诽,但是我们不倡导这种品饮方式。

       纵观中华历史,道家讲“道法自然”,我们佛家说“证悟空性”,儒家讲“执两用中”。过去一些人把中庸当成不好的理论,其实,人生何处不中庸?中庸不是逃避,而是和谐。儒、释、道三家各有大师,对人类归宿的探索角度各不相同,然而,三家共推的有一样东西,就是茶。茶是三家都很喜欢的一种饮料,当然不乏大师的推崇。可是,我想指出的是,纵然大师爱煞茶,茶仍然不过是他们思索自然造化和终生解脱的工具之一,因此,在茶的身上才散发出如此耀眼的光辉。如果我们过于执著于茶,甚至执著于紫砂壶、细瓷碗,便容易忘却了茶的真正意义所在。餐流霞兮、饮清泉,能做到的很多,真正成仙的又有几个?区别就是你的目的就是餐霞饮露呢,还是你的目的是在餐霞饮露之外?

       茶是一个超然物外的东西,很多茶友却因为要品饮这个超然物外的东西,而深陷烦恼之海,茶之误矣?心之误矣?站在事物之外看事物,昭然若揭,喝茶也是一样的吧?

       从整个中国文明的角度来看,“奇技淫巧”是把双刃剑。中国太多的朝代,因为凡事必精、凡物必美、凡工必巧,既举世称羡,又因而大耗国力,甚而亡国。如今欣逢盛世,国力初强,民生参差,茶事中庸,生民何幸!各位茶人当戮力为国为民,方能昭茶之圣矣,我心深意如此,奈,何人与我心有戚戚焉?

 


2007-11-13 15:22:52 |  浏览 (1130) |  收藏 |